close

蕭萬長在「全國人才培育會議」致詞,我國的人才培育,今後必須因應三大挑戰:

第一、就經濟面而言,台灣經濟正值產業整合、結構轉型的階段,我們必須培養能推動台灣經濟整體轉型升級的人才;

第二、 就社會面而言,台灣因少子化而造成人口高齡化及工作年齡人口減少,我們必須調整人力資本結構因應衝擊;

第三、就教育面而言,台灣的大學教育已從菁英教育變為普及教育,我們必須解決高等教育的產學落差與學用落差。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人力資源還有一個重要挑戰,就是要因應人力資源的全球性移動

國內來說,我們培養的人才要有全球競爭力,就要具備外語能力及國際經驗。台灣學生英語溝通能力偏低、缺乏國際交流經驗、不關心各國事務,應從學校教育與人才培育著手,強化台灣學生的對外競爭力。國外方面,副總統表示,在人力資源呈現全球性移動的趨勢下,各國莫不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如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及韓國等,都有人才延攬方案,以網羅國外優秀人才。

「因應世界政經秩序的變化及人口結構少子化的趨勢,國家人力資源的品質提升與配置妥當,將決定台灣未來國力的強弱,而國家整體人力資源的源頭,就在於教育體系人才培育的成果。」


綜觀台灣人才與勞動競爭力的處境,我們遇到產業轉移和變動的斷裂點,並且在全球化、全球貿易的潮流之下,

 「資本在哪人才就往哪裡移動」。

當我們再討論人力資源移動的時候分幾個面向解析人才的類型:

1.高階勞動力:企業的CEO、區域總幹事

2.中高階勞動力:總經理、經理

3.中低階勞動力:工程師、職場新鮮人

4.低階勞動力:勞工、技師


高階人才移動通常是全球化密度高的,例如跨國企業在招募一位亞太區的總執行長時,會延攬世界各地的高階管理人才,不論是向歐美、日本、中國。

中低階勞動力以企業立場則是尋找目標以能力為優先考量,需要同時具有擔當且有薪資競爭力的人才,舉例來說,企業找一位部門經理,他在台灣幹部和中國幹部的選擇上,如果兩者能力水準相當,則會選擇薪資給付較有競爭力的陸籍幹部。

中低階勞動力則是沒有太多的經驗和背景,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為主,屬於企業需要培養人才,人才移動以最具有市場潛力、符合自己的技能和知識身分為移動方向,因此以自身發展願景為移動目標與競爭方向。

低階勞動力則以新資能夠滿足其生活為目的的移動,例如內陸的勞工向沿海城鎮移動工作,以賺取更多的薪資;東南亞國家勞工移動到台灣,是因為在台灣能賺得比它們家鄉多,但當原鄉的經濟體質尚可,能夠滿足其生活時則不太移動,例如台灣的底層勞工。

 


參考網站:

兩岸人才移動
http://forum.vtu.nat.gov.tw/www/12/tsvtc_c0301_p01.html

2010WEF台灣競爭力排名

http://www.npf.org.tw/post/3/8156

論兩岸人才競爭

http://blog.udn.com/jsnsir/3058953

台幹陸幹

http://tw.myblog.yahoo.com/jw!n2o1vrqBFQEJ8Ei22iwkBXhrDTywvFo-/article?mid=5881

國際人口移動對我國勞動市場及經社發展之影響與因應對策之研究論文

http://www.cepd.gov.tw/book/m1.aspx?sNo=00127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2011博雅世界議題 的頭像
    2011博雅世界議題

    2011博雅世界議題人口移動與台灣競爭力的部落格

    2011博雅世界議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